高中时的同窗好友就读于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工程专业。丫的专业着实让人羡慕:据说有食品鉴赏课,上课的内容就是把面前堆成小山的冰淇淋一根一根的吃掉——吃完了还要写实验报告。
某年夏天这丫研一,来上海玩耍,我自然是义无反顾的全陪。去外滩的路上,在四川北路的食品店,丫很娴熟、很职业的摸摸闻闻,然后指点江山——“这个饮料,aa + bbb混合水浴至cc度”;那个饼干(散装的),xxx加得有点过头了哦……如此这般的abcd们全是我没听说过的化学名(爷高考化学好歹也快140哈 -_-),把我雷得不行。我记得对话差不多是这样的:
我:散装的,防腐剂加得多很正常嘛
丫:你以为大牌子的,添加剂就不多么?
我:那我们买点可乐吧?(当时在采购边走边吃的零食)
丫:可乐加的东西可不少。
我:哦,那么不买可乐,买豆奶
丫:豆奶味道用xxxx香精和xxxx香精就可以兑出来,其实一点营养都没有。
我:那么纯牛奶呢?
丫:牛奶味道也挺容易勾兑出来的。
我:汗,我平时比较喜欢喝冰红茶,这个总没事吧。
丫:(冷笑)茶味最好兑了,我都作过的
丫:哦对了,我们导师最近做了个项目,把每包豆奶的成本从4分钱降到了3分钱。
我:(满头黑线,无语)
……
我:这样对对身体很不好吧?
丫:废话,所以我们专业的都不吃这些工业垃圾
后来我们只买了两瓶矿泉水。
他还向我爆料:比如早年的太阳神,后来的太太口服液,一盒几百块,成本一两块钱而已。至于疗效,“反正吃不死人”。包装食品的主要成本都是广告、营销、渠道成本,东西本身基本都很贱。而且为了降低成本,什么东西都敢往里扔。所以丫的结论是:保健品都是骗人的垃圾,工业食品能不吃就尽量别吃,还是自己炒菜放心点。
然后那么多年过去了。。。。。至今懒得下厨,我忏悔。也不知道我的寿命期望值因此降了多少了。在中国生活,这是无法回避的成本。所以,早点撤离为妙。
以上一堆并非空发感慨。缘由是今晚看到的一篇文章《总结了一下几位食品行业同学的发言》,整整52条,条条触目惊心的。同学们还是照做的好。
基本上没啥可以吃的了,生活真无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