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TNF100越野自虐赛——无可救药的变态和喜欢

周六(5月8日)参加了TNF100的50Km越野跑。以前从来没虐成这个样子,四天了,依然浑身腰酸背疼、四处冒烟。但回想起这个变态的比赛,在一片风景如画的原野和山岭上狂奔着,触摸个人体力极限,同时不失技巧性和趣味性的感觉,仍让人欲罢不能。所以忍不住分享一下参赛经验,也让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如果再参加类似比赛,能够受益。

参加这个变态赛纯属偶然。作为一个最高只跑过公路半马(21.1Km)的且成绩平平(2小时6分52.8秒)的长跑菜鸟来说,一下子玩50Km + 爬一大堆山的越野跑似乎过于拔苗助长——完成这样的50Km,运动量我估摸着差不多1.5个到2个全程马拉松。我原打算只想和去年一样,TNF100打个酱油,玩玩10Km足够了。可惜10Km报名晚了没名额,然后被XB同学忽悠着号称就当成郊游吧,那么就郊游吧。比赛之前我根本没信心跑完50Km,这是实话。

虽然最终被关了门,但完成的赛段已经大大超过了预期,而且被关门的时候,我自信还有充足的体力完成最后相对简单的10Km平路(话说这个关门时间n多人抱怨不合理,下文我再细说)。最终用时6小时13分,完成了40Km,外加海拔爬升共1951m。而且根据后文的分析,如果我有这次的经验,还能更快一些。

GPS Track Summary
Total Distance: 39.06 km (24.3 mi)
Total Time: 6:17:56
Moving Time: 5:00:08
Average Speed: 6.22 km/h (3.9 mi/h)
Average Moving Speed: 7.81 km/h (4.9 mi/h)
Max Speed: 14.84 km/h (9.2 mi/h)
Min Elevation: 75 m (246 ft)
Max Elevation: 684 m (2244 ft)
Elevation Gain: 1951 m (6400 ft)
Recorded: Sat May 08 09:08:58 GMT+08:00 2010

下图是根据我背包里手机的GPS沿路打的log生成的。左边是地图,右边的图标里:蓝线是海拔,红线是速度。如果嫌图太小,猛击看全屏大图就是。这张图可以和50公里线路图以及50公里海拔高度示意图对照着看。我把所有有难度的山地路段都跑完了,剩下的都没难度了,当时还能保持大约8 Km的时速,最后10公里1个半小时肯定能完成……然后裁判让我下课了。郁闷呐。


在较大的地图中查看2010-05-08-TNF100越野赛50Km

顺便说说制作这张图的方法:用手机的My Tracks记录GPS log,导出成gpx格式,然后导入GPS Visualizer并保存到EveryTrail中。这张图弄得很专业,刚生成出来的时候,简直吓我一跳。不过貌似里程计算有误,总里程少算了5 Km。我怀疑它计算的时候,没有考虑海拔,按平面位移计算的。

这个比赛对户外男来说是有优势的。上升阶段,户外男比较适应匀速呼吸和心率控制,只要一直走,保持2 km/h并不算太困难。不过这方面,练长跑的同学也很牛;下降阶段,户外人士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普通人下山是用走的,每一步都要寻找静止平衡点;户外男是跑下山的,用的是快速移动中的“动平衡”。其实平时和朋友去近郊爬山也能观察到类似的现象。所以我在下山的时候,总能超过一大堆人。包括一些马拉松3小时的长跑好手——他们下山实在是快不起来。

不过,为啥还是没跑完呢?

1. 人不够牛

这是根本原因,如果人是牛人,其他条件再烂,照样哗啦哗啦的冲。曲线上看,台阶上升阶段速度只有2 km/h,实际上就是走,我的心脏还没那么大的能力支持更高的负荷;下降阶段跑山,最高速度最初有16 km/h,后来最高只有11 km/h,大部分时候只有8 km/h,脚明显软了。大牛是这个样子的——快到银山塔林的时候,100公里组的卫冕冠军,日本人镝木毅快速超过了我们。根本看不出疲劳感。那时我们才跑了不到20 Km,他已经跑了75 Km了。据旁观者说他在银山塔林上山的时候,台阶都是用小跑的。我们根本没戏,只能走台阶。

那么就应该加强锻炼咯。心肺锻炼不必废话。跑完之后肌肉酸痛的部位也能提供一些线索。跑完之后难受着的地方有:脚踝一圈的韧带和肌肉、小腿后部靠下、大腿前部、腰、肩周(可能和我背包有关)。练吧!

2. 装备不靠谱

这是头一天晚上打包时拍的照片。回过头来看,有大量的不靠谱。

首先是鞋。一双低帮徒步鞋我用在望宝川村之前的山地,一双公路跑鞋我用在之后以公路为主的赛段。且不说换鞋费时间,低帮徒步鞋拿来跑山并不合适:由于减震不佳,第三座山下山途中(大约15 km)往下跑的时候,鞋子对脚踝冲击过大,差点扭伤,膝盖也不是太舒服,后来只好收着速度跑。而且徒步鞋还是太沉了。公路跑鞋也不靠谱,如果前半段用公路跑鞋,那双鞋在沙石路面多半废掉,而且摩擦力不足,高速下山容易摔跤。靠谱的鞋还是专用的越野跑鞋,例如INOV-8的鞋子。兼顾了减震、抓地力、轻便、坚固耐磨。这个玩意儿对付越野跑,是不可替代的。

其次是食物,带那么多纯属多余。一路上我只吃了一块巧克力棒,其他能量补充完全依靠大约每隔5 Km一个的水站提供的佳得乐运动饮料,总共应该是喝了8瓶左右吧。根本不饿。所以号码布下面的那个随身背包也完全成了没有必要的负担——肩膀现在还疼,多半跟它有关。

3. 战术不合理

注意看第一个蓝色的曲线,第一座山下山这一段。这时体力非常好,速度却只有3 Km/h不到,为啥这么荒唐呢?因为在排队。大部分参赛选手山地经验不足,下山速度非常慢。而山道太窄,也没办法超车。迫不得已,只好溜达。这一段差不多20分钟时间,非常不合算!而第二座山的上升阶段,同样慢到不可接受,同样是在排队!如果下次再参加类似的越野赛,在第一座山之前,已经要尽快冲到最前面。否则难免被队形还没拉开的大部队拖累。

4. 赛程过于变态

好吧。最后一条,来抱怨抱怨组织者。其实其他工作做得还是不错的,就是关门时间设置太过分了。

据说是去年搞得太简单,不少人抱怨没有被“爽”到。于是今年比赛难度像放了火箭一样飙升:山地赛段比例从17%升到50%(个人觉得他们太谦虚了,平路我觉得是远少于50%),距离从40Km改为50Km,中间有6座山,总共爬2k的海拔(爬两次黄山还多),关门时间居然只是从6小时改为7小时。这也太变态了。我听到一个大叔抱怨关门太早,他说一般而言,总关门时间应该是第一名的时间*2,而第一名的成绩是4小时17分48秒,那么合理的关门至少应该在8.5小时左右。

更扯淡的是望宝川村的关门时间。因为是里程半程,所以关门时间也按时间半程计算了。可是能这样做算数吗?前半程一大堆山,而且人挤人的,速度能快得起来?3个半小时跑25公里外带爬4座山?疯了呀?这个是在办公室里商量出来的吧?肯定没上路测试过。按水木的说法,在关门时间内通过望宝川的不超过60人。于是看到一堆全马牛人被关在望宝川,包括可怜的XB和jamguo。我脸皮厚,没理会他们要求终止比赛,这才又跑了15公里。

我被拦住的那个点,关门时间也很扯淡。离终点10Km,居然提前1.5小时关门。弄得一群人在那边抗议。搞啥?

完赛率好象是不足1/4,据说一般的马拉松有70%的。确实是变态啊~~~

———————————————-

好吧,虽然有抱怨,但总体感觉还是不错的。足够刺激,足够变态。当然如果能完赛,那就更好了。如果明年还在北京,我有兴趣再虐一程。毕竟这个更像户外比赛,而且全程医疗、食品都很充足,能比较安全的测试自己的极限。还是跑50Km吧……至少跑完它先啊……要不要报个北京马拉松全程先玩玩呢?……啊,熊猫,你好变态啊~~~

14 thoughts on “TNF100越野自虐赛——无可救药的变态和喜欢

  1. fivestone says:

    跑了那么多次你还死不改悔地背那个破细带包啊?我宁愿直接把水拎手里的。

    回复
    • 郭胖达 says:

      里面没有水,只有一些干粮。其实很轻了。但是再轻,时间长了肩膀也受不了也。

      回复
      • cokky says:

        发现你们2讨论的不算一个点啊,某男说的“破细带包”是TNF送的那个存包袋,胖子背的其实是号码后面那个只露了一只脚的袋子……比细带包好一点点。跑样的路程,干脆就啃啃难吃的能量棒好嘞~

        回复
    • 郭胖达 says:

      呵呵,原来是你看错了。

      那个包压在号码布底下,是个折叠包,背带很宽,自重几乎没有。跑步时候用挺舒服的。放放手机还不错。

      回复
  2. spirit says:

    专业运动都是需要专业装备的呀,啧啧

    前两天呆呆跟我说煎锅跑北京来了,搞了半天他也参加了这个比赛。。。

    回复
  3. kuuba says:

    爽的!啧啧

    回复
  4. melody says:

    我觉得某人yy(当然,也是计划)的好兴奋阿。。

    回复
  5. azor says:

    这个其实周末随便拉几个人去跑50公里就很有爱啊,的确是郊游的样子

    回复
  6. st says:

    穿短裤路上不会被划到吗

    回复
  7. - says:

    2011你参加了吗?

    回复
    • Ed says:

      没参加,那天正好有事儿,干别的去了

      回复
  8. Pingback: 最冷的马拉松——北马吐槽 « Blog: 熊喵窝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