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和国庆的连续长假,我全部泡在新疆。在这16天里先踩了北疆后踩了南疆。而中间的交通,那一百多公里的翻越天山的古道,是靠脚一步一步丈量出来的。这是我第一次去新疆,玩到这个深度堪称豪华。
查看本次新疆旅行踩点成果大地图
旅行结束之后,对新疆的兴趣不是减小了而是更大了。就好象窃贼撬开宝库之时警铃大作,只好抓了几块金币匆匆离去,但贼心只会更加惦记只匆匆瞥了一眼的小山似的黄金和宝石——吃了开胃菜却没吃正餐,更加郁闷了。
新疆实在太大了。两点之间动辄几百公里,大量的时间消耗在移动当中。火车从喀什到乌鲁木齐需要跑1588公里,比北京到上海还远,最快的车也要跑整整24小时。胖胖的太阳跑得更累——从东经96.4度(哈密市,中蒙边境)到东经73.5度(阿克陶县,中国-塔吉克斯坦边境),新疆跨了整整1.5个时区,这意味着每天早晨,需要有1.5个小时,太阳才能完整的点亮这片占中国面积1/6大小的土地。新疆就像一个巨大的美女,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使得无论通过哪种方式试图看清的她的容貌都显得非常困难。
而且美女的风情并非人人能解。小时候,书上学来的新疆似乎全是沙子,无聊又无趣。后来读书多了,尤其是去过之后,才知道这全是偏见——这里既有冰封的世界第二高峰K2,又有酷热的世界第二低点吐哈盆地;既有漂亮的雪山、森林和草原,又有荒漠、戈壁和依赖融雪补给的沙漠绿洲;人们信奉或者曾经信奉过佛教、萨满教、摩尼教、伊斯兰教……虔诚的供养人留下了不计其数的石窟、壁画和雕塑;丝绸之路通过这里——东方的丝绸,西方的黄金,本地的玉石……东西方的商人们为了利润不惜铤而走险。西汉丝绸残片上的棱形孔雀状花纹和今天和田生产的艾德莱丝绸几乎一模一样。人种和文化在这里混血,这种交流和融合可以在夜市的美食里尝到,可以从漂亮姑娘们的笑靥如花里直观的读出。这里是西域,是汉人心中春风不渡的彼岸,亚欧大陆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地方。
事实上很难用一个很具体的词来形容我对新疆的感受——无论是自然、历史还是文化,在中国,没有其他哪一个省有像新疆这样丰富的内涵和有这么大的多样性。
所以西域向来是探险家们的乐土——我猜他们也有跟我类似的理解这片土地的冲动,并以此作为探索的动力。古代的探险家们来自中原汉地:外交官张骞仅凭着传说中的“大月氏国”就敢往里闯出一条路;晚于张骞的东晋僧人法显大约在公元400年路过此地,他在《佛国记》里惴惴描述着对西域恐怖的第一印象:“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望极目,欲求度处,则莫知所拟,唯以死人枯骨为标帜耳。”两百多年后的玄奘法师更是绝望写下“四顾茫然,人鸟俱绝,夜则妖魑举火烂若繁星,昼则驚风擁沙散如时雨”……到了近代,探险者则多是西方人,比如开启了中亚探险史的瑞典大探险家斯文·赫定,发现敦煌藏经洞的考古学家斯坦因,盗取克孜尔千佛洞壁画的德国考古学家阿尔伯特·冯·勒柯克……驱动这些探险先驱者的动力,有国家利益、弘扬佛法、建立功名、学术研究、发家致富……我们几个人毫无功利心的路过,不过是一帮子打酱油的。
西域就像一块磁石,魅力四射。它的丰富与博大,像一座巨大的冰山,一次旅行,不过是钻了根冰芯,加深一点点了解,距离全面的理解和综述差太远。不过尽管片面,游戏心态一点,拿出来与大伙儿分享心得,也还算有点儿意思。
所以接下来的文字可能不会按时间顺序,会跳得厉害。很多朋友关心的乌孙古道徒步的具体情况,请参考我的队友的游记。他们把整个过程已经写得够详细的。照片大半也是从我手里搞来的。我就不重复了吧:
- 体力型小盆友miaotong的游记天山乌孙古道——第四层梦境,徒步过程记载比较清晰;
- 骚人pipin的意识流游记行者乌孙,确实很像梦话,哈哈;
- 文艺青年李亚记载我们过溜索的那天的那条黏人的大河上的狗,贴在人人网上,查看文章需要注册个帐号。
俺也先踩了北疆后踩了南疆,转悠了30天,奔波的来。。。这旮瘩是在太辽阔鸟。印象嘛,漫漫长路、大漠落日、草原彩虹、小镇土屋、维人汉人、寂寞。但记忆好单薄,回想的时候脑海里就好象看电影先读了影评然后用快进一样缺乏细节无味。。
数据控啊。。。
为毛看这个序偶就觉得对这个游记能否最终完成不乐观呢。。
同时,呼唤宁古塔~~
好大气的题目@.@
之前的游记纷飞,满脑子都是乌孙乌孙的影像在飘,都快忘了还有喀什和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