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影城,《让子弹飞》,我被枪声钉在影院的座椅上不能动弹。140分钟下来,已然浑身是孔,遍体鳞伤……大赞!给力!各种雀跃!趁着还没看各种影评,脑子里还没有其他人观点,我要开始剧透了!
音乐照搬了《太阳照常升起》的管弦乐部分的配乐。估计会有人说是为了省钱,但我认为这恰是显露了姜文的野心——他用音乐提示我们,这两部片子是有联系的。另外有些莫名突兀的播放了Mozart的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我觉得是用来提示16年前的《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使用的马斯卡尼《乡村骑士》间奏曲,两首曲子的气质很相似。三部片子的色彩也非常相似:同样的暖黄色,秋季的那种阳光灿烂,空气里弥漫着同样的尘土味儿,适合走神儿、陶醉、致幻。故事里,也是永远的男性荷尔蒙气息……这三部片子俨然是姜文的“成长三部曲”:从《阳光》里幻想着征服世界和女人的腼腆男孩,到《太阳》中郁郁的、迷乱的、性压抑不得志的中年男人,直至《子弹》中英勇的、正义的、智慧的、迷倒一片女人的、甚至超现实的完美硬汉——小屁孩儿变成了大叔。过去是青涩的,现实是郁闷的,将来(哪怕是幻想或者意淫)是快意恩仇的。姜文花了16年讲述他的成长,真tm行为艺术。
这三部片子关系紧密、类似自传。乍一看和《鬼子来了》区别颇大——和这三部不一样,那是一部黑白片。但荷尔蒙、荒诞、幽默感……这些气场上的东西一个不缺。与彩色的姜文不同,黑白的马大三懦弱、畏缩,到最后才终于像个男人般拼了命。黑白,是否暗示这是在讲述 / yy姜文的前世?用四部片子,华丽的演绎姜大人的前世今生?谁知道呢。
剪辑水平非常高,节奏极快。印象特别深的有三场戏:鸿门宴(镜头缓慢的逆时针旋转,每说一句话切到一张脸上)、妓女的迎宾鼓(鼓点似曾相识,很像日本太鼓。特写和全景的频繁切换,一阵乱敲,既搞笑,又酣畅淋漓)、发银子发枪鼓动群众(这一段看得我心脏怦怦直跳。长达好几分钟,剪得很碎,我估计比一般人心跳的速度还快,每个镜头不到一秒)。这种让人喘不过气来的剪辑方式有点过于爽。直接导致大脑运转追不上镜头运转,以至还想再看一遍——不知票房里有多少是这种炒回锅肉的,我认识的人里已经有5个人(包括我自己)计划要再看一遍的。
政治不正确是我看《子弹》之前常常听到的说法。甚至,有表妹同学让我要看就赶紧。的确,例如贪腐、鬻官卖爵、官商勾结等等情节,确实有讽今之嫌。力度最大的发银子、发枪部分——把钱分给百姓,用暴力搜刮走,再把枪发给百姓,再加上一些煽动一些谎言作为革命的“火星”,良民立刻变身暴民,于是趁势揭竿而起、星火燎原——这个确实有点像是“煽动反党反政府”。可吊诡之处在于:共产党恰恰就是靠这一套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斗争哲学得了天下,所以向来把斗争哲学奉为圣经,放在香案上吃冷猪头肉。如今否了斗争哲学,就是否了自己的革命党出身。自扇耳光,反倒很难下手。
所以twitter上看见某人语:
“姜的牛逼之处,在于这片毛粉见毛,美国粉见华盛顿,改良派见改良,革命派见革命,民粹们见民粹,屁民见救世主,广电们见没有某党就没有新中国。各派都喜闻乐见觉得替自己说了话。”
实在是精到!
笑点百出,很娱乐大众。去年的《太阳照常升起》太文艺+晦涩,虽然片子很美,但需要动用逻辑思维,把姜文故意打碎的情绪化的碎片给拼起来。可已经被好莱坞式的烂俗快餐把肠胃搞坏了的观众们不会买账:他们到影院是来吃麦当劳的,一部不思考就看不懂的电影让他们浑身不自在。而《子弹》完全不同:商业片元素,爆炸、大场面、男欢女爱,应有尽有。不想动脑子的观众也能看个热闹,笑个痛快。一开场就是四川人民最喜闻乐见的火锅和麻雀,姜文戴着九筒麻将面具冲向白马拉着的火车。哈哈,这都啥啊,太欢乐了!亏丫想得出来。
“松坡将军”原来就是蔡锷啊,而且和电影里面提到的民国名妓小凤仙还颇有掌故——看的时候就嘀咕这将军是谁,看完之后聊天,和朋友还提到过蔡锷——据说此片的故事设定是民国早期的四川军阀,而那时,我的曾祖是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学员,滇军的军官,朱德的战友,他的上司就是蔡锷。没想到,主人公果然是蔡锷的部下。

那么松坡将军和小凤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考据如下,不过亦有说法,此为野史,不可全信:
……据有关史料记载,小凤仙家原是浙江的旗人,其父姓朱,母亲是偏房。因不愿受大老婆歧视,其母带着她离开朱家单过。不久母亲病逝,一位姓张的奶妈收留抚养她,所以她就改姓张。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那时张奶妈带着小凤仙正在浙江巡抚家帮佣。11月间,杭州革命党人响应武昌起义,在杭州起事,炮轰巡抚衙门。张奶妈就带着她仓促逃往上海。因衣食无着,张奶妈就将她暂时押给一位姓胡的艺人学戏,到南京卖唱为生,取艺名“小凤仙”。1913年七八月间,革命党人在南京发动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北洋军阀冯国璋、张勋等部攻打南京,战火延及近两月。小凤仙跟着胡老板逃回上海。这年小凤仙已是13岁,长成一亭亭玉立的美人。不久,她又跟着胡老板辗转到达当时的京师北京,在著名的八大胡同之一的陕西巷云吉班卖唱接客做生意,以其才貌色艺俱佳,名震京师,成为民国初年北京城红极一时的名妓。
就在这期间,前任云南都督蔡锷将军被袁世凯羁留于北京,居高位,实闲职,并遭受种种监视,为避袁世凯耳目,故作韬晦之计,常到八大胡同妓院走动,在云吉班结识了小凤仙。英雄美人,十分恩爱,成为知音。蔡将军知道了小凤仙的身世后,十分同情,就出钱替小凤仙赎了身。小凤仙回到奶妈身边,仍在云吉班做生意,并与蔡锷感情更深。蔡教她识字看书,并常给她讲些《三国》、《水浒》的故事与做人、为政的道理,后来也给她透露些反对袁世凯称帝的事情,使小凤仙的思想认识大为提高,终于在1915年11月中旬袁世凯称帝前夕,协助蔡锷逃出了北京。随着护国讨袁斗争的胜利发展,小凤仙的“侠妓”名声也传遍了全国。
但不幸,蔡锷将军在讨袁护国斗争取得胜利后仅数月,于1916年11月8日在日本东京因喉癌不治逝世,年仅34岁。消息传到北京,小凤仙悲痛欲绝。在北京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公祭蔡锷时,小凤仙特地请大名士易宗夔代撰了一副挽联送去致祭。这是中国近代的一副名联。其词如下:
九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怜他忧患余生,萍水相逢成一梦
十八载北地胭脂,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据说,当北京官方与民间各界在中央公园公祭蔡锷时,小凤仙身穿蓝布大褂,亲自前往志哀。当她随民众步入灵堂向蔡锷遗像鞠躬时,被北京大学堂的学生发现。小凤仙察觉后随即快步走出中央公园,学生们追踪寻访,竟不可得。此后,小凤仙遂从八大胡同消失,隐姓埋名,无影无踪,对其去向众说纷纭,一直是个谜……
蔡锷,在网上被封为20世纪中国第一帅哥。姜文以他为yy目标……哈哈。
这部片子完全可以套用姜文的台词:“钱挣了,还站得直”。大爱啊大爱。
广电总急真要下手了??
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767451355/
上面这个豆瓣链接说了啥?@@ 现在链过去已经说页面不存在了。。大概被删了?
就是这张图,呵呵。真假待考据
http://www.5zj.org/wugui/show.asp?id=1967
姜文肯定是自诩为侠者的
太阳和子弹这个味道都非常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