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热映《观音山》,看到主角是范冰冰,当代题材。让我联想起以前只看了个开头的《苹果》了。一对照,同一个导演嘛。一直搁在硬盘里睡大觉。好吧,正好作为观影预热。
片头的名字是《迷失北京》,参加柏林影展时的英文名是《Lost in Beijing》,我看的是113分钟的影展参赛版。国内放映时剪成了90分钟的版本,据说情节被剪得很破碎,而且连名字也和谐成了《苹果》。大概是“北京”二字,又触发了什么关键字和关键的人吧。
两个字来形容这部片子:扭曲。是的,几乎所有角色都很扭曲——
- 穷男人:贪婪、自卑、好面子、嫉妒、对妻子不忠诚、拿老婆孩子跟人做交易(这是个最操蛋的角色设定);
- 富男人:好色、手黑、痴迷于传宗接代;
- 富婆:因为生不了孩子被丈夫冷落、空虚、为了报复丈夫出墙;
- 捏脚女工刘苹果:只有她很无辜。而她被强奸之后,为了保住工作却不惜求强奸者不要开除她,让人很无奈。
- 配角里,有收了4000块钱改小孩血型的医生,有被嫖客杀死的刘苹果的小姐妹——她真是活活被钱给碾死的。
其实富人林东挺可怜的,所有人都在骗他。
结尾时,两个受伤最重的女人坐在一起哭……哎……
这是一部关于物欲横流的时代如何扭曲人性、尤其是碾碎了小人物的人性的戏。为了生存,人人都在变成怪物。就好象2月底时雾霾沉沉的北京,太多人迷失在这里,绕不出来了。林东有一句话:“这什么世道”,很点题。观众会觉得不舒服,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些触目惊心并不脱离社会真实太远。晃晃悠悠的类似DV或者纪录片的镜头,也在提醒这一点。怪不得总局要扑上来剪了又刀了。
豆瓣:4/5分
昨晚看完观音山,散场就发推“大厦的崩塌与重建”——好吧其实是前阵子听万青的歌听多了,今天看李立群“台湾怪谈”提到台湾也有座观音山,才梦中惊醒如果换一种思路这片儿可能在说另外一件和青春无关的事情。看过的自己领悟,这事儿不能说太细。另外翻看了一下douban影评之标题,热门第一条“信仰的崩塌与重建”第二条“心灵废墟的重建”,orz 群体性语言贫乏症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