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健康

减肥方法的讨论和反馈

在朋友圈里看到一篇关于肥胖生理、减肥、运动原理的文章,整理了一下减肥方法:

  • 吃:严控油、米、糖类
  • 运动方案一:有氧无氧结合,无氧增加肌肉量以提高基础代谢,有氧进行热量消耗
  • 运动方案二:大量有氧

以下是一些反馈和讨论,结合着来看,就差不多了:

【罗湘】
其实刚开始的时候没那么将就,管住嘴,每天跑步四十分钟以上,自然就瘦了。不喝任何饮料。每天吃的量要能保证每天的基础能耗。运动最好是力量练习与长时间的有氧运动相结合,这样减肥事半功倍。我的经验是前期纯有氧,当达到平台期的时候开始加力量,总之不能让你的身体习惯了你的运动强度

【Heroqr】
总体靠谱 之前看过类似论文 基本观点吻合。不过后半部分的膳食调整倒是只在本文见过 不知道是否靠谱

【Spirit】
基本靠谱。通俗的说就是吃饱了才有力气减肥。一定要满足基础代谢的能量,但也不能超太多,营养全面,少油少精白米是王道,再配合一些运动。关键是坚持,比单纯节食难多了。

【虾仁】
根据我有限的营养学和健康知识,这篇概括得是比较全面的。热身+高强度训练(如文末的七分钟训练法)+适量的稳定性训练(如跑步)+适量拉伸,是目前比较被科学健身界认可的锻炼方法。ps HIIT七分钟训练法很有名啊,增肌效果很好的,app store有对应的app。

【陆王:坚定的有氧派】
看你有多少时间锻炼 时间足够 有氧无氧结合 时间有限 还是有氧效率高 另外有氧也是可以增肌的,另外你每天能有多少时间锻炼?他也不是说有氧无法减肥啦。正确的锻炼是有氧无氧结合才好的。

lwty 09:57
文章总体还算靠谱。嘴巴还是要管的 少吃一些精细碳水,锻炼也是需要的 一定要有燃脂阶段,所以我不太同意HIIT训练,我觉得早上早起 稍微吃一点点 然后龟速跑一个小时 长期效果会非常好

Ted GUO 10:03
还是有氧有效么。那增肌咋整呢?按这个观点,增肌才能提高基础代谢减肥。另外晨跑不是传说对心血管压力太大不大好么

lwty 10:19
晨跑慢一点就好,每天早上140左右心率跑一小时,可以再低到130,不要搞变速跑 都是瞎整,有时间搞变速跑。不如去游泳。

Ted GUO 12:01
坚定的慢跑派啊……你之前有减肥过么?我现在最头疼的是体重问题

lwty 15:15
有减过 当然我需要减的量没你那么多。我去年初体重都到140斤了 然后每月跑量200k 坚持MAF慢跑 吃饭正常

Ted GUO 15:20
我差不多就是这个玩法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1111494 没啥效果,大概量不够

lwty 15:21
结果去年上半年体重没怎么动 但减肥这玩意需要“让子弹多飞一会”。7月就开始慢慢减了。我的感受是减的快 反弹也快。最重要的还是 这样的减法可以成为五年十年的习惯。如果比较苦的减一年 减很多 其实一两年也就又回来了

MAF需要训练总量到位,如果在吃的方面不是太管的话 每月跑量再少再少也得要150k,去年10月底 我就减到大概133的样子。后来12月开始为大铁训练 自行车骑的多了 周训练时间大涨 从6-8个小时涨到15个小时 那个时候体重减起来很快很快 两个月就降到了127 还是在特意拼命吃的情况下,后来有伤 2月份开始跑步不怎么跑了 体重就慢慢回升 4月份大铁又回到132左右,大铁后继续不跑 现在是136 最近开始恢复跑步 应当很快能慢慢下去

Ted GUO 15:28
肌肉总量,有氧是否真会下降呢?

lwty 15:34
肌肉总量这个要看。我骑车方面 大腿上的肌肉应当是增加的,游泳方面 肩 二头和后背肌肉都应当涨了,但胸肌是少了 缩了很多 不过也是因为游泳姿势不到位 游对了以后胸肌应当也是可以上来的,要减肥的话 肌肉含量其实还不需要关心 先把有氧的量拉上来 所谓基础代谢的变化相比之下可以忽略不计

@BeijingAir:北京、PM污染、风

操作Twitter账户@BeijingAir的作者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台Met One公司出品的BAM-1020大气颗粒探测器。这台美国环保署赠送的仪器被放置在北京市朝阳区美国大使馆的院子内,每隔一小时发布一次PM2.5指标,直接表征了北京的空气污染状况。美国使馆方面很低调,声称放置这台仪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馆工作人员的健康”,而且“一个监测站的数据不能代表整个北京的空气质量”。不过上个星期很明显的灰霾天气过程中,北京市环保局却天天报出大气质量良,这就让人困惑了——比如6月27日的数据,美使馆的BAM-1020为Unhealthy,北京市环保局东城区东四测站为良

先解说一下PM10和PM2.5两个指标。PM全称Particulate Matter(悬浮颗粒),在大气环境领域中,指的是悬浮在大气中的液体或固体微粒。这些微粒和大气本身的混合物称为Aerosol(气溶胶)。这些颗粒来源复杂,既有来自火山、沙尘暴、森林草原火灾、海浪等天然污染源,也有来自燃烧化石燃料、化工生产、建筑业、道路和土壤扬尘等人工污染源。人类活动目前制造了全球平均10%的PM,但在城市里,这个比重显然会高得多。直径越小的PM,悬浮时间越长:直径大于10微米的,几小时内就会因为重力降落;直径小于1微米的,能逗留几个星期,直到被降水吸附。

PM的主要危害是引发或加重哮喘、肺功能障碍、肺癌、心脏病、猝死。它的危害和它的直径直接相关:大于10微米的大多数被鼻腔和咽喉阻挡,不会造成麻烦;10微米到2.5微米的颗粒,部分会被肺呼出,部分被支气管和肺部组织吸附;小于2.5微米的微粒,会进入肺部的气体交换区(肺泡),引起血管炎和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导致心脏病和其他循环系统疾病;小于0.1微米(100纳米)的微粒,也被称为纳米颗粒,能通过肺泡内的气血屏障进入循环系统,进而影响其他器官,例如损伤大脑,造成老年痴呆。现代柴油机排放的颗粒就是典型的纳米颗粒。PM表面还能吸附致癌物,例如苯芘,造成更大的麻烦。直径小于等于10微米的PM称为PM10;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PM称为PM2.5。中国目前的国家标准是只管PM10无视PM2.5的。这里正好有一篇论文“城市大气中PM-2.5污染控制的意义与途径”谈到PM2.5这个问题,我部分引述如下:

……PM2.5气溶胶的复合污染作用往往超过传统的大气污染物,日益成为表征城市大气污染的首要指标(彭应登,1999)……

……PM2.5是导致城市人为能见度下降的祸首……

……美国的大量研究表明,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颗粒物是PM2.5,因为这些细颗粒物可以穿过肺部并存留在肺的深处。PM2.5除了本身对人体呼吸系统具有刺激作用、致敏作用及其它有害作用外,同时它还可能作为携带细菌微生物、病毒和致癌物的载体侵入人体肺部,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研究资料表明:北京市城区颗粒物中近90%的有害有机化学成分、近80%的有害无机化学成分分布在径粒小于3微米的细粒中(葛启坛,1993)。可吸入颗粒物已成为大气污染物中对北京市城区居民健康威胁最大污染物(汪晶,1993)。美国自1987年实施PM10标准以来,共有2000多项研究指出: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是PM2.5。所以,美国在1997年7月又颁布了PM2.5标准,以切实保护人体健康……

现在大伙儿知道为啥近些年的心血管病和肺癌的发病率一路往上飙了吧?不要把罪过都推到饮食和吸烟上去,每个机动车主、企业主、电厂……都有责任。

虽然有专业人士说中国目前有能力监测PM10指标,没有能力监测PM2.5。不过这台仪器显然没有被禁运:北京有公司在卖;Met One公司的官网说PM10和PM2.5的测试方法原理相同;BAM-1020的故障排除方法甚至早在2004年的国内期刊上就发表过论文。到底是没能力测,还是不愿意测?是不是因为这个数据实在不好看就装作没看见呢?

好吧,是我不对,又开始诛心了。

其实写这篇blog的动机,除了操练英文之外,主要是因为今早空气太好,很是刺激人。当时猜测到好空气可能是昨晚的大风造成的,所以这里弄了一点数据看着玩玩。风速的数据来自中国气象局,PM2.5数据来自@BeijingAir。污染水平和风速呈现负相关,看来我是没猜错的。当然不是说风速是唯一的因素:如果城市的污染物排放量是一个稳定的值(在工作日,如果没有奥运会这类鸟事要停工停产,每天工厂、建筑工地和机动车都会大致稳定的冒烟),气象条件(包括风、降水、逆温层等等)能决定PM的扩散和沉降速率,对于近地面表层大气的PM浓度会是决定性因素。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我个人建议是在灰霾天气尽量减少室外活动。北京湿度较低,因此能见度较低的时段几乎统统都是霾而不是雾。而所谓霾,其成分主要就是PM!那时的空气质量基本上是要把人毒倒的。其他建议,要么移民外国,要么隐居山林,成本都稍高,诸君就看着办吧。

还有啥是能吃的?!

高中时的同窗好友就读于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工程专业。丫的专业着实让人羡慕:据说有食品鉴赏课,上课的内容就是把面前堆成小山的冰淇淋一根一根的吃掉——吃完了还要写实验报告。

某年夏天这丫研一,来上海玩耍,我自然是义无反顾的全陪。去外滩的路上,在四川北路的食品店,丫很娴熟、很职业的摸摸闻闻,然后指点江山——“这个饮料,aa + bbb混合水浴至cc度”;那个饼干(散装的),xxx加得有点过头了哦……如此这般的abcd们全是我没听说过的化学名(爷高考化学好歹也快140哈 -_-),把我雷得不行。我记得对话差不多是这样的:

        我:散装的,防腐剂加得多很正常嘛
        丫:你以为大牌子的,添加剂就不多么?
        我:那我们买点可乐吧?(当时在采购边走边吃的零食)
        丫:可乐加的东西可不少。
        我:哦,那么不买可乐,买豆奶
        丫:豆奶味道用xxxx香精和xxxx香精就可以兑出来,其实一点营养都没有。
        我:那么纯牛奶呢?
        丫:牛奶味道也挺容易勾兑出来的。
        我:汗,我平时比较喜欢喝冰红茶,这个总没事吧。
        丫:(冷笑)茶味最好兑了,我都作过的
        丫:哦对了,我们导师最近做了个项目,把每包豆奶的成本从4分钱降到了3分钱。
        我:(满头黑线,无语)
        ……
        我:这样对对身体很不好吧?
        丫:废话,所以我们专业的都不吃这些工业垃圾

后来我们只买了两瓶矿泉水。

他还向我爆料:比如早年的太阳神,后来的太太口服液,一盒几百块,成本一两块钱而已。至于疗效,“反正吃不死人”。包装食品的主要成本都是广告、营销、渠道成本,东西本身基本都很贱。而且为了降低成本,什么东西都敢往里扔。所以丫的结论是:保健品都是骗人的垃圾,工业食品能不吃就尽量别吃,还是自己炒菜放心点。

然后那么多年过去了。。。。。至今懒得下厨,我忏悔。也不知道我的寿命期望值因此降了多少了。在中国生活,这是无法回避的成本。所以,早点撤离为妙。

以上一堆并非空发感慨。缘由是今晚看到的一篇文章《总结了一下几位食品行业同学的发言》,整整52条,条条触目惊心的。同学们还是照做的好。

从今天开始:抵制蒙牛!

这群王八!如此明目张胆的歧视本土消费者,蒙牛可以去死了!

原本我喝蒙牛是最多的,觉得它家味道好。如此看来还真不知道加了什么东西。据说为了改善口味,牛奶厂商是直接往里面加脂肪的。kao

从今天开始,绝对不买蒙牛了。立此存照。

蒙牛:我們發到香港的產品保證比內地質量好安全!

香港商業電台

…..昨天,蒙牛在面對香港媒體的新聞發布會上這樣說︰我們發到香港的產品和出口的產品是一樣的,保證比內地(大陸)的產品質量更好、更安全…….香港衛生署的發言人表示︰在供應本港的蒙牛牛奶中未發現三聚氰胺,經本署與內地相關機構溝通後證實,蒙牛供應不同地區的產品使用不同的生產線。

蒙牛高層8月已知奶出事牛根生8月曾配股套現

……..牛根生……三鹿事件一样,存在着瞒报。牛根生比田文华更恶劣的是,他还利用内幕在香港股市上套现——这点,也许香港廉政公署可以有所作为,为投资者讨回一个公道吧?

……蒙牛……管理層上周五承認早在8月份已察覺異樣,由於缺乏三聚氰胺的詳盡資料,僅向地方政府匯報以進行測試,變相將責任推諉至政府身上………值得留意的是,蒙牛管理層在8月察覺異樣,巧合地由總裁牛根生擁有控股權的銀牛及金牛公司,選擇在公佈中期業績前約一個月,即8月1日,透過大摩進行配售舊股,每股淨配售價22.02元,套現淨額12.6億元,銀牛及金牛的持股量合共降至1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