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北京

最冷的马拉松——北马吐槽

今天跑了北京马拉松。如果算上那次舒舒服服的TNF50,算是我的第三次全马。计时计程的数字啥的已经发过微博,整理出来留档:

5 Km – 31m
10 Km – 60m
15 Km – 1h 32m
20 Km – 2h 4m
30 Km – 3h 16m
40 Km – 4h 41m
42.195 Km – 4h 58m 39s

这是一路GPS打出来的点。越跑越慢是肯定的。前20公里堪称舒适。最后10公里还是蛮虐的:小腿和大腿肌肉都有点紧张,膝盖和脚踝也相继有点痛,弄得我不敢加速。迈不动步子,走走歇歇的状况比较严重。肌肉力量还是得加强,另外减肥也得抓紧,不然对关节各种伤害。

今天的气温确实是我跑过的所有长跑中最低的:绝对气温比上次北马全马下雨更低一些,而且从24Km开始刮三四级的北风。由于我按爬山的着装方式,准备比较充分,所以跑的过程中也还好。上次全马全程淋雨,失温比这次严重太多了。不过以北马官方恶劣的历史记录,搞你一下是必然的:

  1. 冷水————你没听错,在零度天气里跑的马拉松,提供的饮用水全都是零度左右的室外常温。流进胃里,让人浑身发抖。跑的时候,我一直在思考, Continue reading

重骑“萤火虫之路”

所谓“萤火虫之路”,说的是去年8月20日第一次骑禅妙连爬(禅房-妙峰山连爬)线路时,因为下山太晚,在山路上遇到的奇景:

2011/8/20 21:14:56.5公里,妙峰山牌坊,海拔163米。50分钟下坡,被漫天的萤火虫和植物的香味陶醉着不能自已。已经爱上这夏夜 :-)

2011/8/20 22:58:晚上下妙峰山挺好的。不过应该不会玩第二次,毕竟危险。一开始还有点担心坠崖摔车什么的,眼睛适应微光之后就放松了,幸好对妙峰山的地形够熟悉。海拔两三百的地方,能看到前方飘着十几只淡蓝色的萤火虫。从他们中间穿过的时候,视觉上非常享受。

上周又走了一次这条路,目的嘛当然不是为了萤火虫(除非我像去年那样下午出发,或者在垭口一直等到天黑),而是为了减肥。至于看着萤火虫不断飘过头顶这种fancy的事情,下次可以找个也有兴趣冒险摸黑下妙峰山的同学再来玩玩。

好,主菜来了。放出妙峰山下坡全程视频。著名的妙峰山哦,北京骑行圈里最大名鼎鼎的进阶级山头:拥有无以伦比的近千米海拔、连续20公里下坡、丝滑的连续发卡弯和质量非常高的沥青路面。与它相比,前两天贴的东方红隧道下坡实在是弱爆了。

视频里的亮点:

  • 0’09,驴,妙峰山景区大门
  • 3’03~7’40,阳光下的骑行,最舒服的一段
  • 7’40~8’50,飘过涧沟村
  • 11’40~13’08,悬崖山景路段
  • 13’10~16’19,连续超了3辆轿车和1个骑车的同学(比我早出发十分钟)
  • 17’00~18’56,速度最高的一段,路实在太顺了,又超了两个同学
  • 19’54~20’07,飞呀飞呀飞 :)

陡坡部分总共用了20’30,如果是视线比较好的季节,我再换一个压弯时抓地力强一些的齿胎,还能更快些。如果技术不熟练的话,汽车下坡是干不过自行车的。汽车转弯还是要痛苦些的。

不过不建议大家骑得像我这么快:首先这路我熟;其次下坡压弯的速度控制技术,我算是比较好的。另外,千万千万,下这个坡的时候,别过道路中线。尤其是在视线不好的时候。过中线就是找死。


饭后加餐也一并附上:禅房下坡的视频。最开始还有两段上坡——累得要死要活的。


GPS航迹文件在此,进去以后下载GPX就行。

这次没拍照,顺手放出去年8月爬禅房天黑前的照片凑数。那次用的是小折。最后一张照片拍摄不久,萤火虫就出来了。很漂亮的路线哦~~

快速估算了一下雨量:这货绝对是特大暴雨,要出事儿

晚饭出门和回家时分别拍摄。第一张图,我的蹄子,是用来估算雨量的尺子。拍摄时间是19点26分。第二张图是18点19分这个位置的照片。1小时内,水位涨了16厘米!因为房顶啥的不能蓄水,按房顶占50%面积好了,那么1小时雨量大约160 mm × (1 – 50%) = 80 mm——要知道,日降水量超过250 mm就是特大暴雨了……贵双榆树一小时已经达标了1/4,我的老天。

同一个位置:18点19分 vs. 19点21分,半个汽车轮子淹没了……

据说还要下一晚上。以我对北京山区的了解,肯定会有塌方、山洪、泥石流啥的。

东方红隧道下坡全程:GoPro HD Hero2极限运动摄影机试机

以下视频,供三类人找乐子:

  • 没体验过高速自行车下坡,而又对此道好奇的同学:嗯,呼呼的倾角颇大的压弯 + 呼呼和风声 + 逼人现场嗷嗷乱叫的配音,身临其境哦~~差不多2分钟的时候看到的那辆汽车,其实是差点撞了,挺吓人。
  • 自行车爱好者:大名鼎鼎的东方红隧道穿越 + 东坡下坡全程视频哦~~~
  • 像fivestone一样一样的对gopro摄像机到也想买一台的好奇的同学:可惜只能看个大概。youku压缩得太厉害了,原视频清晰得多。

关于东方红隧道

北京的自行车爱好者最熟悉的垭口之一,有一个著名的自行车论坛以此得名。位于109国道门头沟段,隧道西口(视频出发的点)是那座山的最高点,所以我一进入隧道就是自然下坡,当然我在继续加速。垭口两侧各有两百多海拔,路况颇好,爬坡难度适中,大概三四十分钟就能到顶。是菜鸟初试爬坡骑行的好地方。不过我觉得很多人上去都是为了像我一样,图个爽滑无比的下坡吧。

关于GoPro摄像机和这段视频

这段原始视频的数据如下:

视频流
编码格式: AVC
视频码率: 14350 kbps
视频帧率:50 fps
分 辨 率: 1280 x 720

音频流
编码格式: A_AAC/MPEG4/LC
音频码率: 128 kbps
声 道 数: 2 channels
采 样 数: 48000 Hz
音频位数: 0 bits

画质方面:视频被Youku压缩得惨不忍睹,全是马赛克格子,原视频还是挺清晰流畅的,毕竟是50 fps。帧率当然也可以选25 fps。分辨率而言,这个是最差的720p,还有更好的1080p。按暂停之后,基本上凑合能当静态照片使用,与手机画质相当。边缘能看到比较明显的桶形畸变,尤其是在有建筑轮廓、道路标志之类直线状物体垂直跨过镜头边缘的时候。超广角嘛,得忍。另外有一点:貌似速度感比我自己主观感受到的更强一些,估计是超广角的功劳。

音质方面:你听得到我说话,这就对了。风声,这个好像也很难避免。这次我用的是非防水外壳。据说如果拧上防水壳,音频采样效果会差一些。

安装方面:我直接用了原配的头带戴在头顶。固定得很稳。而且由于脖子和脊柱减震,视频的稳定性还挺不错。不过之前也试过烂公路和上坡,很容易看得让人头晕想吐。GoPro总的来说还是适合平滑下坡——包括滑水、滑雪、自行车下坡、滑翔、跳伞等等,供看官们爽眼用。原包装里附送防水外壳和粘胶贴纸(贴头盔和滑板用的),普通的深潜、滑水、航海、游泳,应该都足够了。

操作方面:虽然是看不到回放的全盲操作,其实只要位置戴正了,也还好。并不是太容易出问题。

短板:电池,差不多连拍1小时多一点就耗尽了——16G SD卡能拍2小时,但是电池撑不了这么久。这个比较适合短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