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学地理时,陇海线的名字很特别:陇是陇山,海是大海。连在一起古意十足。之后,陇海线大概是我经由次数最多的铁路。上学时一年寒暑假路过四次。后来无论是进藏、走河西、还是爬秦岭,抑或周末跑到开封被人忽悠,陇海线像根纬线一样穿起了旅行,寄托了太多复杂的情感。
陇海线最东面的起点是连云港东站。2007年1月,当我和tra模抹黑找到山脚下的车站时,不禁大吃一惊:破败的街市、忽明忽暗的路灯、老掉牙的站房和栈桥、没有指针的大钟楼……挺适合当鬼片片场。当然最富踩点价值的是售票处门口威武的陇海铁路零公里标志“大龙蛋”(链接内第4张图)。现在这地方好像已经改名为连云站,没有客运和行包业务,连照片都难找。
最西面是兰州。后来是无数次旅行的中转站。那晚我们买了件啤酒放在铁桥下的黄河里冰镇。五月的黄河,仍然带着雪水的刺骨劲儿,洗脚都嫌太过。
豫东的陇海线却是最头大的旅行回忆之一。两天之内在开封、兰考、商丘之间多次往返,四月的黄泛区,糟糕的风景和同样糟糕的民风令人极度不爽。不过在没有亮点也要制造个亮点来膜拜的布朗团眼里,哪怕是让人拉肚子的苍蝇馆子,也是可圈可点的巨大利好。
从华县到洛阳这一段很强大,随便一个站名都扯着千年历史和无数传说——罗敷、桃下、渑池、首阳山、白马寺、虢镇、马嵬坡、潼关……当年第一次坐K292去上海,路过时正好白天。这些站牌飞速掠过时,心里咯噔一下:窗外沟壑纵横的黄土梁峁,就是那些历史事件的发生地?这很奇妙。路过马嵬坡站时,列车倾斜着前进,好像正在海中转弯的帆船。弯道的内侧,窗外的桃花林在阳光和大风中像海水一样起伏着,明艳一如可怜的贵妃……那时的心情绝对是没办法平静的。
美景倒有三处:其一,华山,不过最佳角度是打开车窗之后伸出头向车尾方向看,所以你需要找个绿皮车;其二,宝鸡到天水之间的渭河河谷,桥、隧、河,搅和在一起,也挺漂亮;其三,你没听错,黄河。大概是潼关-灵宝区间,整个黄土塬向着北侧的黄河倾斜着,塬面非常平整,以至于会让人产生那才是水平面,而列车正在向南倾倒的错觉。塬的尽头是黄河,河对岸孤零零的立着晋南的中条山脉。壮观到无以复加。地图上陇海线确实没过黄河,但这比跨黄河还要赞。
最难忘的是食物啥的。开封的夜市称得上华丽;徐州没吃到地锅鱼但那羊肉汤不错吃;潼关车站外,建在陡坡上的岐山哨子面馆,小小的,味道却被我和比我早去的五石念念不忘;三门峡站的对面,在那个八十年代建筑风格的古旧的招待所里,我第一次吃到美味的陕西烤馍馍;宝鸡……呃,记不清楚有什么好吃的。不过,火车站外的招待所,我曾经和一个妓院老板拼散席住一个房间,有关警察与妓女的话题聊了一夜……
当然还有西安。第一次火车进西安时是中午,城墙上飘着彩旗,看得惊讶了以致忘了午饭。后来,头三次进西安城只是吃回民街吃到爆浆,吃完了就撤,无视所有名胜古迹,大概就是因为这顿饭的缘故吧。哈哈。
2006年4月,河南
2006年4月,河南开封火车站
2005年10月,河南三门峡火车站
2006年5月,甘肃天水火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