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摄影

陇海线

中学学地理时,陇海线的名字很特别:陇是陇山,海是大海。连在一起古意十足。之后,陇海线大概是我经由次数最多的铁路。上学时一年寒暑假路过四次。后来无论是进藏、走河西、还是爬秦岭,抑或周末跑到开封被人忽悠,陇海线像根纬线一样穿起了旅行,寄托了太多复杂的情感。

陇海线最东面的起点是连云港东站。2007年1月,当我和tra模抹黑找到山脚下的车站时,不禁大吃一惊:破败的街市、忽明忽暗的路灯、老掉牙的站房和栈桥、没有指针的大钟楼……挺适合当鬼片片场。当然最富踩点价值的是售票处门口威武的陇海铁路零公里标志“大龙蛋”(链接内第4张图)。现在这地方好像已经改名为连云站,没有客运和行包业务,连照片都难找。

最西面是兰州。后来是无数次旅行的中转站。那晚我们买了件啤酒放在铁桥下的黄河里冰镇。五月的黄河,仍然带着雪水的刺骨劲儿,洗脚都嫌太过。

豫东的陇海线却是最头大的旅行回忆之一。两天之内在开封、兰考、商丘之间多次往返,四月的黄泛区,糟糕的风景和同样糟糕的民风令人极度不爽。不过在没有亮点也要制造个亮点来膜拜的布朗团眼里,哪怕是让人拉肚子的苍蝇馆子,也是可圈可点的巨大利好。

从华县到洛阳这一段很强大,随便一个站名都扯着千年历史和无数传说——罗敷、桃下、渑池、首阳山、白马寺、虢镇、马嵬坡、潼关……当年第一次坐K292去上海,路过时正好白天。这些站牌飞速掠过时,心里咯噔一下:窗外沟壑纵横的黄土梁峁,就是那些历史事件的发生地?这很奇妙。路过马嵬坡站时,列车倾斜着前进,好像正在海中转弯的帆船。弯道的内侧,窗外的桃花林在阳光和大风中像海水一样起伏着,明艳一如可怜的贵妃……那时的心情绝对是没办法平静的。

美景倒有三处:其一,华山,不过最佳角度是打开车窗之后伸出头向车尾方向看,所以你需要找个绿皮车;其二,宝鸡到天水之间的渭河河谷,桥、隧、河,搅和在一起,也挺漂亮;其三,你没听错,黄河。大概是潼关-灵宝区间,整个黄土塬向着北侧的黄河倾斜着,塬面非常平整,以至于会让人产生那才是水平面,而列车正在向南倾倒的错觉。塬的尽头是黄河,河对岸孤零零的立着晋南的中条山脉。壮观到无以复加。地图上陇海线确实没过黄河,但这比跨黄河还要赞。

最难忘的是食物啥的。开封的夜市称得上华丽;徐州没吃到地锅鱼但那羊肉汤不错吃;潼关车站外,建在陡坡上的岐山哨子面馆,小小的,味道却被我和比我早去的五石念念不忘;三门峡站的对面,在那个八十年代建筑风格的古旧的招待所里,我第一次吃到美味的陕西烤馍馍;宝鸡……呃,记不清楚有什么好吃的。不过,火车站外的招待所,我曾经和一个妓院老板拼散席住一个房间,有关警察与妓女的话题聊了一夜……

当然还有西安。第一次火车进西安时是中午,城墙上飘着彩旗,看得惊讶了以致忘了午饭。后来,头三次进西安城只是吃回民街吃到爆浆,吃完了就撤,无视所有名胜古迹,大概就是因为这顿饭的缘故吧。哈哈。

2006年4月,河南

2006年4月,河南开封火车站

2005年10月,河南三门峡火车站

2006年5月,甘肃天水火车站

光绘,以及小小的恶趣味

要不是在东直门地铁站等人等得无聊,不会想到玩光绘。而且没带三脚架,只是把相机搁在我的小背包上,用手按住,勉强稳定一下——这事儿技术上也搞得很不靠谱。不过效果很欢乐,自娱的目的达到了,也就顾不上那么多了哈哈。

先贴几张效果比较好玩的:

皇冠~

螺线,我画的~~

tra模绘制的热带草裙:其实我跟他说我要穿丁字裤的,这丫还是画了个三角裤 :(

伪流萤。我的电筒的闪光档,大约5赫兹。

折耳兔

鼻涕很长的杨老师

呵呵,估计看官们已经来了兴致。这是怎么拍出来的呢?其实很简单:

  1. 曝光时间够长,通常需要好几秒,甚至更长的时间,所以环境不能太亮,否则就全白了,另外建议开到最小的光圈;
  2. 找一个点状光源进行绘制,要求电光源的亮度高于环境亮度。我们这里用的是我的手机的电筒;
  3. 如果想拍出流萤状,需要有频闪能力的点光源。
  4. 绘画者如果不想让自己出现在画面里,那么身体任何部位都不要静止。

好,那么继续看一些case:

千手观音,背景里的灯基本上得到了正确的曝光,因为就是根据他们的亮度定的曝光量

大约是25Hz的闪光,简直像一堆爬虫,恐怖啊

没画完的心和画完了的猪腰子

两张抽象的。注意折角处的星芒,那个是因为我把光圈放在f16,小光圈就这样,呵呵。

地质所地下标本仓库惊魂记

周二(3月15号)晚上,我们三个人被地质女学究小新拉去拍照。我以为要拍宝石,于是饭后跑回家,取了整套布光的器材,塞在60升的登山包里。

到了地质所之后,被小新七拐八拐的领到一个地下室里。一打开吱吱哑哑的大门,我们都震惊了——脏得要死的库房,岩石标本一层一层堆到天花板上。到处都是土,踩一脚就能溅起泥花的那种。罗同学擦得锃亮的皮鞋做迎风流泪状。女学究明显沉浸在学术的海洋中不能自拔,天然呆。

不过正事儿还是要做的。女学究是为了给论文配图,让我帮忙拍标本。我靠早知道是这事儿,带那么多灯干嘛。所以后面这些照片的光源,不过是我们的手机电筒而已。瞧瞧这些西藏挖回来的紫铜矿、黄铜矿、花岗岩、岩芯什么的,多漂亮多给力!——小新研究的是铜矿,和这个有关的标本很多。

拍完之后,我们明显沉浸在深深的愤怒中,是的,应该酝酿些特别的节目……

第一弹恐怖照明!下方白光是我的手机的手电筒,右方黄光是罗同学的iphone的电筒——iphone电筒黄黄的,如果用来当闪光灯,色温会偏得厉害啊?!

第二弹铜块的逆袭!超漂亮的一坨紫铜矿啊,非常想把它给抢走,可惜小新显然不舍得割爱。所以tra模high到最后,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第三弹手持岩芯的奥特曼和手持光剑的Jedi Knight的对决,我已经笑不出声了……

冰镇永定河之一:冬捕

周六(1月15日)约jamguo去了一趟冰冻的硬邦邦的永定河谷,看铁路、走冰河、钻隧道,还挺好玩的。照片太多,分几拨贴吧。

这组照片的拍摄地点是落坡岭水库。来到这里纯属巧合:早晨和煎锅会合太晚,去雁翅的929支线等得不耐烦,于是决定先去落坡岭站看火车,玩儿够了再继续搭车。没想到在火车站蹦了一阵之后,发现一群人在水库的冰面上垂钓。本想元旦的时候看查干湖冬捕的,在雪乡之后胡乱布朗运动给错过了,没想到在北京也有的看。于是赶紧跑过去看热闹。

1.这群老兄都是开车或者坐公交929过来的。先用冰钻和大冰镐在冰面上刨个大坑,然后折叠凳支起来,军大衣裹起来,微型鱼竿插起来。后面的事情就是等待了。为了背风坐着,所有的人都面朝着同一个方向,看上去就像在搞巫术,模样非常喜感。

2.一直感觉钓鱼是最宅、最蛋疼、最不健身的运动之一。不过冰上钓鱼不在此列——用人力把三十厘米厚的坚冰凿个窟窿,这个搞法折翼得不得了。钻完了,弄一身汗。所以煎锅找蓝衣男借来冰钻玩时,蓝衣男非常热情和配合——我们归还钻子之后,他对旁边的钓友笑道:“嘿嘿,可以少钻一个了。”好吧,煎锅和我就当是学了雷锋做了好事吧。

3.距离拉近一点那么。钓鱼爱好者们可以仔细看看他们的装备——两个微型钓竿、一个冰镐、一个保温壶——非常mini + 卡哇伊的干活。怎么样,是不是有兴趣也来搞搞DIY?不过第二张图上,你能看到收获并不如查干湖冬捕一网十几万公斤那么肥厚,全是小鱼苗,这个,正如图中的红衣大叔所说,也就纯粹是图一个乐吧。

4.这是我们走到铁路桥北侧的时候,新上来的一波捕鱼队:大概是为了制造阿拉斯加捕鱼的气场吧,前面还有一只小狗狂吠着为他们开路。不过建议几位爷,这个升级成哈士奇比较靠谱。

5.最后放出一组图,大伙儿来看看三九第七天北京的冰面是什么样子的吧?呵呵。一组照片中,煎锅和我的手脚主要作为比例尺亮相。第1张是冰裂缝,冰虽然很厚,肉眼估计40厘米+,可也在不停的裂缝,发出可怕的声音。我就踩裂过一大块。不过还是蛮安全的,因为实在太厚;第2张是冰下的气泡,看上去像个鞋垫;第3张,冰上的石头,这个明显是由于石头吸热速度快,陷下去了;第4张是碎冰块,怎么样,几乎完全没有气泡,比冰箱冻出来的好看多了吧。第5张,废弃的冰窟窿,危险请绕行;第6张是被冻在冰里的水草,像化石一样;第7张,一条汇入永定河的小支流;第8张,一个已经破裂的巨大气泡状冰丘,有点像冻土造成的冻胀丘。估计成因也类似,也是由于底层和表层膨胀不均衡造成的。

手抖的静…物摄影初体验

静物、布光之类的事情,以前从来没看过资料。作为一个崇尚现场光的家伙,我当年甚至直接跳过了《纽摄》里面和布光有关的那些章节。所以不得不亲手操刀的时候,很是头疼。而我的要求又比较怪异:需要一套能够比较容易搬运的静物拍摄设备——所以去五棵松器材城淘货时头大得不行,不是太大就是太重——巨大的碗灯、像椅子一样的5kg重的静物台——我的神啊。逛了三四个钟头,仍然一无所获。

即将崩溃之际,淘宝救驾:某出售摄影照明器材网店,地址就在五棵松旁边的小区。循着地址奔过去,是小两口,广西人,大学毕业后跑到北京,租房子开淘宝店。更棒的是这老兄很有拍摄经验。事实上当时他正在拍自己的商品。把我的需求告诉他,他给我配了很靠谱的一套:

其中包括:

  • 单灯柔光箱×2,包括柔光箱和下面的支架,¥90×2
  • 南光灯泡×2,色温5500K,功率65W的节能灯,¥75×2
  • 横臂,柔光箱默认只能横向打光,借助横臂,能把弱光箱吊装在物品正上方,¥120
  • 亮棚,白布材料,里面放被拍的物品,能更换四种背景布,¥48
  • 反光板,小静物不需要专门的背景灯,经典三灯照明的效果,用一个反光板即可,¥20

几个大件全都能折叠成杆状,体积很小。总共花了¥518。还成吧。

不过最大的挑战是手抖。尽管灯光相比我屋里的照明灯已经非常亮,但和日光还是差得远:我的微距镜头是等效135机器120mm的镜头,为了持稳,不得不开ISO400,然后光圈很不靠谱的设在f5.6,这样才能勉强拿下1/80 s左右的快门。f5.6的景深太浅了也,难看啊。而且这个速度还是手抖……拍静物,三脚架是标配,需要进一个。

顺手把那个哥们儿推荐给我的一个摄影照明教学网站推荐给大伙儿:Photoflex Lighting School,他从里面帮我找了一套符合需要的布光方案,这网站确实不错。布光还得继续学,这事儿水很深。

好,不多说废话了,show一下效果。

  1. 电池。显然景深不足 :P

  2. 我的镜头。光圈环是模糊的 @.@ 头晕呐

  3. 接环。这张是直接加减档的,曝光有问题,白布发灰得厉害。后面几张借助测光表,曝光控制还算容易。

  4. 从灵子家顺走的苹果。拍完了就吃掉了。苹果这种球状物真难拍,为了消去阴影动用了白纸和反光板。

  5. 测光表和防蚊药水。这个读数,手持拍摄真是杯具。

  6. 下次拍五毛钱硬币,送给五毛党做头像。换了材质,背景是kindle的皮套。

  7. 小新送我的紫水晶。白色背景布 vs. 黑色背景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