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计算

离开贵Q前做了一半的作品前天出街,开心的~~

嗯,说的是手机底图(电子地图里垫在最底下的那张“图”)的设计优化工作。离开腾讯前做了一半:我调完了路网信息密度(宽度和显示层级),做了个粗糙的配色;粗调完了行政区划名的层次和大小。另一半由CDC的视觉设计师、我的朋友乐乐欣哥继续操刀,开发组在这个版本也做了一堆事儿:重新设计了全套配色,配了一大堆图标,还加上了楼快和小区区块。周四这一版出街,做得真的很棒,用得简直是爱不释手。

电子地图的底图设计是一个非常非常复杂的信息可视化设计项目。由于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地区差异极大,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密度差异(例如北上广深 vs 西藏的路网),使得用同一套密度方案用在各地,疏密有致、有良好的可读性,在做到这些的前提下,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并且还要美观……这些要求,在全国各地能够到达基本平衡的状态,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上海,南北高架和苏州河交叉点:3D楼块有木有,无级缩放+角度旋转有木有

小比例尺:以字体大小和色彩区分行政区划等级,以不同的颜色、粗细、包边色区分的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国道、省道,这个地方希望密度越高越好。但是密度不能太高,否则一片整个图会一片灰,没办法看。

北京北郊:漂亮的道路注记、区县级行政区划名、水系和林地配色,靠谱啊靠谱

三元桥:这样的图对于方向感不好的路盲,真是舒服多了。

不能说做得都很好,例如乡镇级的行政区划名和山峰名的文字大小没有区分。可以继续迭代嘛。

垭口

最近两天一直忙着搭天使用户群,逐个发消息邀请朋友。几乎每个朋友听到我正在创业的消息后都会加油鼓劲。这一下子让我想起当年骑车爬巴朗山的场景。海拔过了4000米以后,身体缺氧乏力不说,天气也糟透,大风裹着雪片不停往脸上砸。支撑我们的力量,除了内心的信念,还有路人的支持——几乎每个路过的司机都会停车,摇下车窗,问我们是否需要搭车。摇头拒绝之后,汉族司机会喊一句“好样的加油!”,藏族司机会来一句“扎西德勒”,然后竖着拇指伸出窗外继续开车。当人和困难较劲的时候,这样的支持尽管微不足道,但我很感激。如今,大概又是正在爬一个“高海拔垭口”吧。要勇敢,要咬牙继续。

风雪中的巴郎山垭口。到垭口之前衣服湿透,像洗冰水澡一样刺激。

对骑车人而言,这块牌子真像是个搬不走的特大号奖牌,呵呵

销魂的最后500米海拔。雪被风从地面上卷起来,再砸到脸上和身上,疼得很。

致在blog中插入自动播放音乐脚本的折翼的天使们

刚刚被一个blog页面给弄得烦死了。这类毛病常见于我国的各种blog,忍不住吐槽。微博放不下,索性写篇简短的文说明一下。

我看到的是这个网页,内容很好:台湾环岛游记的一部分。但折翼的是,网页中嵌入了一个自动音乐播放脚本,逼得我看了一半,只能默默地关掉。

在blog里插入自动播放的音乐的同学,你是否意识到这样做的风险很高?你的音乐当且仅当在这样的条件下会受人欢迎:

  1. 读者没有播放其他音乐。
  2. 突然播放出来的声音不会把blog的读者或者他旁边的人吓一跳,尤其是当读者不慎设置了较高的音量时,更尤其是你插入的是一首劲爆的舞曲。
  3. 读者喜欢你的音乐。
  4. 读者如果不喜欢你的音乐或者扰民,他能立刻找到关掉或者静音的方法。
  5. 读者不是流量包月用户,不在乎你主动下载音频带来的流量。

事实上,同时满足这些条件很难。如果这几条不能同时满足,你会挨骂,会直接造成用户流失。用户通常的做法是,手忙脚乱直接关掉网页,然后骂两句坑爹啊坑爹。

正确的做法是:不要自动播放。在明显的位置,放上明显的音频播放控件(例如有品位的法国货Dewplayer)。就像这样:

李伯伯
张玮玮

……
雨打梨花 深闭门
燕泥已尽 落花尘
但愿你是那知恩知意的心中客 不是那无是无非的糊涂人
我此来不为求功名啊 望先生你啊切莫负我情
……

一项作者自认为的锦上添花,实质造就了糟糕透顶的体验,以致造成用户(在这里是读者)落荒而逃。这是交互设计的大忌啊大忌,遗憾的是很多人还不自知。

我的iPad软件推荐

之前在blog上推荐过Android的应用。iPad已经用了半个月,也写我目前喜欢的软件好了。分享是美德,呵呵。

在iPad上打开本页面,点击即可安装。有几个应用的iTunes链接好象是被GFW认证了:『Flipboard』大概是因为能翻墙,『BBC News』和『阳光时务』政治不正确……这几个应用,请直接在App Store里搜索关键字安装。

顺便感慨一句:iOS的设计质量明显高于其他平台。大概是因为Mac的硬件尤其是屏幕适合作图,所以设计师都用Mac,于是Mac也变得更漂亮吧。多么美好的良性生态链。

1. 绘图和照片处理
SketchBookX
视觉设计师力荐。带图层,可以放大了画细部,有多种笔触和笔刷,有图层透明度。很强大,能画出不错的东西。
MyBrushes
有多种笔触可选,挺好用的。
Bamboo Paper
简单清爽的绘图板。常用这个在开会的时候做速记和笔记本,当草稿本也很不错。整理之后就能扔掉,省了不少A4纸。
Studio Basic
可以涂抹修改照片,绘图功能比前两个就土很多了。
2. 音乐和视频
豆瓣音乐人
听专辑很舒服,能找捞到不错的作品。
SoundCloud
录音和混音,背后其实是一个音乐、音频社交平台,支持音频分享。
NPR
NPR = National Public Radio,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清晰的结构、足够多的信息、很不错的交互设计,优质音频、网速也不错……嗯,我是NPR的死忠。
BBC News
看BBC是刚需。这货能看BBC的新闻视频,而且很流畅。
奇艺影视
网速很快,拿来看公开课很好。只是不断推送未读信息有点烦人,去设置里关掉即可。
3. 阅读
Flipboard
说这个是最强大的iPad应用,毫不过分。我已经赞过很多次。功能是把信息流,如Google Reader、Twitter、Blog的Rss等等东西杂志化,自带翻墙看twitter。如果传说中的MetroUI就是这个样子……唔,期待Windows 8和Windows Phone。
网易阅读
Flipboard在国内有无数的山寨货,网易阅读是仿得最得要领的那个。各方面都说得过去。而且提供了不少优秀的信息源。如果你和我一样用美国的iTunes帐号,用不了Flipboard中国版(能绑新浪微博),那么它绑定新浪微博还不错。
Discover
将Wikipedia也杂志化了,尽管只有Wikipedia英文版,尽管有山寨Flipboard的交互之嫌。看着玩还是挺好的。
LIFE
《LIFE》杂志的老照片看上去总是那么享受。纪实摄影的黄金时代啊。
中文摄影杂志
Leica中文摄影杂志的iPad版,视觉和交互都很漂亮,只是内容更新有点慢。
Zite
根据Google Reader的订阅,动态猜测用户兴趣。推送给我的文章确实是我喜欢的。这是个高级玩意儿
阳光时务
敢言的电子杂志,在香港出版,内容非常好,视频、音频、漫画……啥都有,尽管交互还有小的瑕疵,但我得说这就是杂志和电子出版的未来。
4. 通信和社交
Skype
语音和视频性能最好的聊天工具。网速够快,对比其他竞品,图像和声音都很流畅。
Gmail
还算好用吧。
微信
用的是iPhone版。深入把玩了一阵,服了,贵司广研张小龙团队够牛x的。
Twitter
连上VPN才能用。做得挺好。
微博 HD
还算顺手。
5. 地理和天文
Star Walk
最佳观星工具,花了我若干大洋,但感觉值回票价。
くらしのこよみ
像艺术品一样精美的日本节气,俳句、诗歌、手绘的彩墨插画……很美。
Google Earth
在界面上死活找不到3D倾斜鸟瞰视角的入口。找了半天才发现在设置菜单里有一个“自动倾斜”的开关,真是气人——这种常用开关应该外放在主界面上好不好?贵Google没有人检查交互设计质量吗?
AccuWeather
天气预报。可靠的老朋友,界面平淡,但是预报数据准确无比,解决刚需,这就够了。
北京空气污染
北京的PM2.5读数,支持推送警报,有24小时曲线和30天平均曲线。在北京活命的必需品,而且做得还不错。
Weather HD
无比漂亮,纯粹是为了看各种天气效果留着的。
6. 其他
iMoney HD
很顺手的货币转换工具。和中文摄影杂志是同一个作者,这帮人水平不错。
Days Matter
倒计时,用来吓唬自己,我很喜欢这种重口味。
Timeli
画甘特图的项目管理工具。可用于组织复杂的个人任务。
QQ阅读
我的用法比较另类,把ppt导出成pdf之后,开会时用来放幻灯。
SlideShark
幻灯片应用,虽然比QQ阅读好的地方是,长按可以打出一个高亮点。但是不能随意放大,而且翻页很傻。
Evernote
笔记本,一贯的好用。
超高清壁纸
漂亮的壁纸,很适合iPad用。
AppShopper
app菜市场的各种打折信息,而且还可以跟踪想要的app是否降价甩卖,好东西。